【摘要】 中草药的来源以植物类为主,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形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及某些羧酸化合物再次经过其他途径的代谢反应,形成的这些化合物对植物本身并不重要,但往往具有一定药用价值。

中草药的来源以植物类为主,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形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及某些羧酸化合物再次经过其他途径的代谢反应,形成的这些化合物对植物本身并不重要,但往往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最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碱,甙类(皂甙,强心甙,黄酮甙等)萜类等。为了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理作用,首先必须分离它们。

 

对于中草药的成分的早期经典方法大多是基于各种化合物浴解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溶剂由低极性到高极性分步提取,用溶剂结品法加以纯化,手续比较简单,但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结构往往非常类似,有的还形成许多异构体,有的不容易结晶,这给经典分离方法带来许多困难,即使经典的液相层析方法有时也难以胜任。于是用HPLC对中草药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以及对于多种同分异构体的色谱分离方式逐渐发展。

 

例如,苯代脱氧三尖杉酯碱是以三尖杉植物为原料的一种半合成产物,经元素分析,薄层层析、各种光谱推测是一纯品,但根据结构式可知存在一对差向异构体,用以上方法无法确证,后经HPLC分离才得到二个紧靠的层析峰,初步认为是一对差向异构体。

 

由此可见HPLC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能解决过去经典层析方法不能胜任的一些分离问题。并且它所需分析的样品量可以极少,因此目前在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为化合物纯度鉴定,异构体的分离,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微量成分的制备性分离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分离分析工具。

 

【1】张祥民. 现代色谱分析[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傅若农, 顾峻岭. 近代色谱分析[M].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8.

【3】刘克玲. 实用仪器分析[J].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14(8):1.

【4】李发美. 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5】严拯宇. 中药薄层色谱分析技术与应用[J].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