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热源的早期开裂通常被认为是耐久性问题,因为它会引起钢筋的腐蚀。

水泥水化热的时代发展是混凝土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水化过程的放热性质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显著升高时,了解水化热演化(和热演化率是必要的[1]。与水泥水化放热性质相关的温度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尤为危险。在这种结构中,由于混凝土导热性差,结构构件的内部和表面之间可能会出现高温梯度。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养护条件接近绝热,内部温度可以达到显著水平,最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50-70℃。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变化会引起混凝土构件中的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时,在结构构件中可以观察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热源的早期开裂通常被认为是耐久性问题,因为它会引起钢筋的腐蚀。此外,在块状结构中可能出现的温度超过65-70℃,会导致钙矾石形成延迟(DEF),从而可能导致混凝土损伤。

 

影响大体积结构温升的复杂变量有早期混凝土的热性能、混凝土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水化热演化的速率。

 

因此,减少结构自热负面影响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在这方面,使用低熟料水泥的动机是减少产生的热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随着矿渣含量的增加,放出的热量降低,但同时放出的热量随着混合水泥中矿渣或熟料的细度而增加。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的试验表明,较高的养护温度提高了炉渣的反应性,随着炉渣置换率的增加,反应性降低。

 

[1] Klemczak, B. and M. Batog, Heat of hydration of low-clinker cements.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 2016. 123(2): p. 1351-1360.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