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度解析电渗透流(EOF)与流电位(SP)法在聚合物膜、金属等材料的表面zeta电位测量中的性能差异,涵盖示踪颗粒选择、导电材料处理等工业场景关键技术指标对比。
当固体材料与水溶液接触时,通过电离、离子吸附等过程形成表面电荷分布,其特性直接影响双电层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表面zeta电位(SZP)。本文针对两种主流测量技术(电渗透流EOF与流电位SP法),通过实验数据对比揭示其在不同材料场景中的适用边界。
一、技术原理与实验设计
实验选取六类典型材料:聚酰胺反渗透膜(图1)、聚丙烯箔、醋酸纤维素滤膜、氧化硅晶圆、镍基合金及多孔微滤膜,覆盖生物制药、海水淡化、食品包装等工业场景。通过调控pH值(3-10)、离子强度(1-50mM KCl)及施加电压(1-10V),系统评估两种技术的测量稳定性。
图1 使用乳胶示踪剂颗粒对反渗透膜进行EOF测量得到的SZP是离子强度的函数(a)。在2 mM KCl中不同位移时的典型表观zeta电位(b)和相应的相图(c)。在5 mM离子强度下EOF测量后乳胶示踪剂颗粒的尺寸分布(d)。
二、关键实验结果对比
1.示踪颗粒影响
图2显示:硅基Ludox颗粒在pH 5-9区间保持稳定负电荷(ZP=-35mV至-45mV),水动力直径维持120±5nm,显著优于乳胶颗粒(50mM KCl时发生团聚)和BSA蛋白(pH敏感性强)。
图2 示踪剂ZP (a)和流体动力直径(b)在初始2mm KCl电解质溶液中的pH函数。
2.技术适用场景
材料类型 |
EOF法误差范围 |
SP法误差范围 |
适用技术 |
---|---|---|---|
多孔膜材料 |
±15mV |
±5mV |
SP优先 |
导电金属 |
表面损伤风险 |
±3mV |
仅SP可用 |
聚合物薄膜 |
±8mV |
±6mV |
双技术 |
三、工业应用启示
1.环境离子强度限制
EOF法在>5mM KCl时数据可靠性显著下降,而SP法在50mM仍保持稳定,这对海水淡化膜等高压场景的SZP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特殊材料警示
导电样品(如镍基合金)采用EOF法时,5V电压可导致表面氧化损伤,建议优先采用无接触式SP测量。
四、技术改进方向
- 新型示踪剂开发:研发宽pH耐受的无机-有机复合颗粒
- 设备升级路径:集成自动电位补偿模块提升EOF法精度
- 标准化建设:建立多孔材料SZP测量的ISO/IEC标准流程
参考文献:1.Plohl, O.; Zemljič, L. F.; Potrč, S.; Luxbacher, T., Applicability of electro-osmotic flow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zeta potential. RSC Adv. 2020, 10 (12), 6777-6789.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互联网+科研服务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未来,科学指南针将继续朝着“世界级科研服务机构”的目标,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努力,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科学指南针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以链接、转贴、截图等任何方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