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空气干燥法又称自然干燥法,就是将经过脱水的样品,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使脱水剂逐渐挥发干燥。

在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时,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工作人员在与很多同学沟通中了解到,好多同学对SEM测试不太了解,针对此,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团队组织相关同事对网上海量知识进行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科研圈的伙伴们;

 

空气干燥法

 

空气干燥法又称自然干燥法,就是将经过脱水的样品,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使脱水剂逐渐挥发干燥。

 

方法:脱水至无水状态,为减缓其挥发速度,退回至85%脱水剂,取出,空气中自然干燥。

 

优点:脱水剂为低表面张力物质,挥发过程中减少了样品的收缩及损伤

 

缺点:常常使样品发生变形收缩

 

适用范围:铸型或体表比较坚硬的甲壳昆虫等含水量较少的样品

 

冷冻干燥法

 

冷冻干燥法是将经过冷冻的样品置于高真空中,通过升华除去样品中的水分或脱水剂的过程。冷冻干燥的基础是冰从样品中升华,即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不经过中间的液态,不存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对样品的作用,从而减轻在干燥过程中对样品的损伤。

 

方法:将含大量水分的生物样品迅速投入液氮中,使样品冷冻固化,而后将样品移入真空镀膜仪内,在高真空状态下升华,脱水剂直接由固态转为气态,样品随之得到干燥。

 

优点:不存在气相与液相间的表面张力问题,故对样品损伤较小。

 

缺点:需特殊的低温条件,易出现冰晶损伤,费时。

 

适用范围:含水量较多的生物样品

 

临界点干燥法

 

临界点干燥法是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时,其表面张力等于零的特性,使样品的液体完全汽化,并以气体方式排掉,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好地保存样品的微细结构。此法操作较为方便,所用的时间也不算长,一般约2~3小时即可完成,所以是最为常用的干燥方法。但用此法,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临界点干燥是在临界点干燥仪中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

 

1.固定、脱水:按常规方法进行。如样品是用乙醇脱水的,在脱水至100%后,要用纯丙酮置换15~20分钟。

 

2.转入中间液:由纯丙酮转入中间液醋酸异戊酯中,时间约15~30分钟。

 

3.移至样品室: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中取出,放入样品盒,然后移至临界点干燥仪的样品室内,盖上盖并拧紧以防漏气。

 

4.用液体二氧化碳置换醋酸异戊酯:在达到临界状态(31(C , 72.8大气压)后,将温度再升高10(C,使液体二氧化碳气化,然后打开放气阀门,逐渐排出气体,样品即完全干燥。

 

莰烯干燥法

 

莰烯是一种樟脑类无色结晶体,能溶于醚、环乙烷、环己烯和氯仿中,室温下呈固体状,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表面张力小,故经它干燥的样品较松软,变形小,操作也较简便。

 

莰烯干燥法是由Warrens.Buk于1971年提出的,其操作步骤如下:

1.取新鲜材料迅速投入0.1mol/L磷酸缓冲液中漂洗,然后投入5%的戊二醛(用磷酸缓冲液配制的pH7.4)中固定1h。

2.转至加有5.4%蔗糖的0.1mol/L磷酸缓冲液中,在冷冻温度下过夜。

3.用l%的四氧化锇(磷酸缓冲液配制)溶液中固定2h。

4.用磷酸缓冲液或双蒸水漂洗2~3次,每次、15min。

5.用30%,50%,70%,90%,95%和100%丙酮脱水,每级15min。

6.用100%的苯脱酯。

7.在1:1苯与环氧丙烷中浸泡15min,再转至纯环氧丙烷中,在45℃下经20min后,转入预先在水浴箱中加温成液体的莰烯中浸透,取出样品装台。

8.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在室温下抽真空1h左右,使莰烯直接从固体中升华,然后镀膜。

 

以上仅为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对网上资料的收集整合,故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测试更了解,如有测试需求,可以和科学指南针联系,我们会给与您最准确的数据和最好的服务体验,惟祝科研工作者可以更轻松的工作。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