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1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风景,取得新的突破。作为第一单位,今年已发表6篇Science和1篇Nature,其中,有3篇来自潘建伟团队。

 

5月7日,中国科大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

 

 

2021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发现新的风景,取得新的突破。

 

作为第一单位,今年已发表6篇Science和1篇Nature,其中,有3篇来自潘建伟团队。

 

 

1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宇翱、彭承志等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组、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及中国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对接的基础上,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集成700多条地面光纤量子密钥分发(QKD)链路和两个卫星对地自由空间高速QKD链路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地面跨度4600公里的星地一体的大范围、多用户量子密钥分发并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测试、标准化研究以及政务金融电力等不同领域的应用示范。

 

 

2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侯建国,王兵,谭世倞等报道了在Ag(110)晶面上对并五苯衍生物分子进行表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STEM)、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针尖拉曼扫描技术(TERS)结合,对界面上结构类似的物种、以及其和界面的相互作用进行分辨率达到单个化学键的表征,这种技术有望进一步在异相催化、界面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中起到重要和广泛的应用,为解决界面催化、界面上的合成、二维材料中的化学结构提供广泛和深入的理解。

 

 

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志刚研究员和杨学明院士课题组合作,发现了基元化学反应中自旋轨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现象,揭示了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3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汪义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Kendall N. Houk等报道一种对三氟乙酰胺、三氟乙酸酯进行连续C-F键官能团化的普适性方法。该方法通过4-二甲氨基吡啶硼酸盐自由基活化羰基氧自由基,随后通过自旋中心转移切断C-F键。该方法通过化学选择性实现两步过程分别生成二氟烷基、单氟烷基自由基,随后通过不同自由基捕获分子合成了不同氟化产物。作者通过实验、计算化学方法对反应机理中相关化学选择性进行研究。

 

 

3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教授、彭慧教授、孙汭教授、法国马赛大学Eric Vivier 教授团队发现成年肝脏造血前体细胞向1型天然淋巴细胞(肝脏ILC1,即肝脏定居NK细胞)的分化潜能及调控机制,揭示了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

 

 

4月17日,中科大潘建伟、陈帅,北京大学刘雄军等通过实验设计通过对超冷原子87Rb的三维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调控,成功实现了IWSM,而且通过均衡虚拟切片成像技术揭示了其演变的动态过程。这种在超冷原子阵列中构建半金属能带结构为研究输运性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比如将这种超冷原子阵列施加电场或者磁场,能够研究不同Weyl节点之间量子传输的手征异常(chiral anomaly)现象。这种现象在粒子物理学领域中难以检测,但是在这种光学阵列中能够通过动量分布测试进行研究。此外,Weyl半金属磁体中具有异常霍尔效应、圆形光电流效应,能够通过这种光学阵列进行研究。

 

本文来源:纳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