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智慧检测3.0产品的第一部分“真的测”,有三大核心解决思路:规模化的实验室、先进完备的设备、检测环节的全面溯源。
10月17日,“向真而行”科学指南针十周年产品发布会在杭州举办。会上,科学指南针重磅发布“智慧检测 3.0”产品,并在行业内首次推出“第三方分析测试机构'真·准'评价模型”,聚焦分析测试中的“真”和“准”,全面呈现在“高可信、强质控、AI加持”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智慧检测3.0”时代的到来,将彻底颠覆分析测试行业!科学指南针也将持续推动产品技术创新,引领整个行业迈向新高度,助力中国科研力量走向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本次发布会的高光时刻!
Part 1
分析测试行业迎来智慧检测3.0时代
从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史来看,我们经历了三个时代:
1.0“黄牛”时代:颇具草莽气质的中介时代,虽然价格不透明、服务没保障,但初步解决了“没地儿测”的问题;
2.0“滴滴”时代:建设“标准化服务”成为行业追求,检测效率更高,价格更低,服务更好;但科研人最关心的“专业”和“可靠”,即测试质量还有待提升。用户仍存在“不信任行业企业”、“不信任测试结果”、“不信任测试流程”三大怀疑,信任危机愈演愈烈。
针对这一关乎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指南针的答案是:
“高可信、强质控、AI加持”下的智慧检测3.0时代!
Part 2
真实透明“高可信” ,只为“真的测”
智慧检测3.0产品的第一部分“真的测”,有三大核心解决思路:规模化的实验室、先进完备的设备、检测环节的全面溯源。
十年来,科学指南针All in仪器设备,累计购买价值2.5亿元的高端科研设备,是业内唯一大规模购买仪器的企业。未来3年,我们将继续投入3亿元用于仪器设备购置。目前我们在全国建设了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20个自营实验室,并建立起7 x 24小时的实验室直播网络,用户还可通过云现场功能在线与工程师一起完成测试。此外,我们还推出了“实验进度查询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实时查询,数据永久溯源。
在这个“重资产”几乎成为贬义词的时代,我们决定做长期主义者,只有这样,测试的效率和质量才可以把控,用户体验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Part 3
“人机料法环”5字真言,修炼内功“基础准”
“准”是一个内功修炼的过程,这个内功,其实考验的是分析测试机构最底层的基础5字真言——人机料法环。
人,实验人员,我们对工程师进行“学考测训评”进阶一体化培养,专人负责不同的样品类型和测试需求;
环,实验环境,遵循6S管理理念,对实验室做严格管理,实验室通过ISO三体系认证,取得CMA资质;
料,试剂耗材,实验室试剂全部采用一线品牌高端试剂,性能稳定,品质有保障。
其中,我们今天着重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在“法”(测试方法)和“机”(检测仪器)上的创新。
在测试方法方面,科学指南针以千万级订单的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全国最大的样品测试方法库,将用户提供的样品信息、测试方法等信息,与方法库中的已有案例进行智能匹配,便可高效地进入检测流程;如果未能找到,项目团队将会结合用户需求和公司内外专家意见,定制最佳解决方案。除了单一测试项目之外,我们还整理了特定行业的测试方案库,采用定向研发的策略,能够匹配全行业用户需求,为企业提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套研发检测解决方案。
在检测仪器方面,我们也在保证科研仪器稳定运行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今年,我们与国内权威的第三方计量校准公司广电计量和钢研纳克正式签约,对我们所有的仪器设备做年度的计量校准,并在内部组织季度自查。我们将会把计量年度报告与证明整合在测试报告中,并在网上公示,供大家监督查阅。
Part 4
常态化“飞行质控”体系 ,控制质量“更加准”
科学指南针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已实现检测结果的“真”与“基础准”。然而,想要“更加准”,还需要在实验室之外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我们将之命名为“飞行质控体系”。该体系采用了盲样抽检、仪器比对、结果复现、人员比对等方法,在不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对245个测试项目进行全面且高频次的抽检。同时,我们与外部第三方机构交叉验证,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针对可能存在的主观造假风险,我们重点识别了10类易造假测试,并制定了“钓鱼执法”机制,对检测人员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还是那句话,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优秀的分析测试机构,不是靠人,而是靠严格的标准、制度和流程设计来克服人性,从而实现专业可靠的。运用“飞行质控”机制实现“更加准”,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说:CMA是我们对自己的最低要求。
Part 5
“AI智检”,驱动检测结果走向“极致准”
“人机料法环”是从整体上提升测试的准确性,而飞行质控虽然严格,却也只能采用抽检的方式。一次不准确的检测,即使概率极低,可一旦发生,对用户来说就是100%的悲剧。
所以,我们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分析测试3.0时代最前沿的模式——AI智检,驱动检测结果走向“极致准”。
AI智能化数据采集
在AI的协助下,所有的测试数据都将从仪器的原始数据中自动化采集,真正做到高效数据整合、减少人为失误,并规避了数据被人工篡改的风险。
标准化可溯源报告
基于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录入,科学指南针已经实现检测报告的标准化。这份统一报告包含测试结果、订单编号、仪器型号、仪器名称、样品形态、测试时间、数据呈现,并附带初步的数据分析内容。
AI错误排查
分析测试行业在完成检测之后,普遍会有一位审核员对结果做二次校验,这样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从整个行业来看,一次校验错误率平均要求是2%,人工错误复核率会将错误率降低到1%左右。但审核员在高强度处理大量数据的前提下,还是难免发生失误。
所以我们利用AI自动排查功能,辅以工程师人工排查,平均每个结果只需要30秒即可检查完成,排查准确率大幅提高。以XPS为例,我们的综合错误率<0.1%。
我们也相信,随着AI模型的不断成熟,未来还有希望完全杜绝基础错误,真正走向“极致准”!
AI数据诊断
做到基础错误的排查,只是我们走向“极致准”的开胃小菜,更进一步的是AI对“高阶错误的诊断”,我们称之为“AI数据诊断”。
在检测过程中,我们能够利用AI模型自动识别常见的、不合理的结果,例如BET曲线不闭合、电镜图片清晰度不足、XPS未能出峰或谱峰漂移等现象。随着错误模型的逐步完善,AI模型的判断能力将会愈发强大和全面。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AI甚至会比行业专家更敏锐地识别出那些潜在的不合理结果,从而进一步提升检测报告的准确度。
AI智能数据分析
到数据诊断这一步,我们已经从单纯追求数据准确性,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维度,即利用AI技术,不仅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还能对整个检测过程的正确性提供深入的洞察。
我们不只是给用户提供测试数据,还可以对测试数据进行可能的错误校验,规避因知识面匮乏和主观臆断导致的错误,同时实现自动化的更深度解析,提供完整分析报告,更准确且高效地解决科学问题。
这种由数据驱动的洞察,将大幅提升用户的研究效率和科研成果的准确性,使用户在做出科研决策时更加有据可依。
Part 6
“真·准”评价模型,行业发展再跃升
从分析测试行业的角度来看,智慧检测3.0产品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延续和迭代,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深度革新。从“真的测”到“基础准”、“更加准”,再到“极致准”,我们将其汇集到一张图里,把它最终定义为第三方分析测试机构真准评价模型(Truth and Accuracy Evaluation Model),简称TAE模型,它是评估一家分析测试机构整体质量水平的框架模型。
第一层“真的测”,是分析测试机构存在的基础,如果做不到,就不能将其归为分析测试机构,它可能是一家卖数据、卖论文的公司。
第二层“基础准”,是在“真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机料法环”的管理,实现基本测试流程的稳定可靠。如果做不到,那么我们将怀疑这家机构的测试能力,继而怀疑所有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层“更加准”,要求机构必须建立常态化的质控机制,方能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如果做不到,意味着这家分析测试机构虽然拥有测试能力,但结果可靠性和真实性存疑。
第四层“极致准”,我们看到了整个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方向。对于每一位分析测试从业者而言,对“绝对准”的追求不仅是一个技术目标,更是行业使命。AI技术的崛起,为我们这一代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我们得以向“绝对准”的理想不断靠近,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责任。
面向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价格上的比拼已经趋于白热化。我们相信,分析测试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从价格转向以AI驱动的智能检测,从谁能提供最低的价格转为谁能最优地利用AI技术实现数据的极致准确,并将其转化为更深层次的科学洞察。这不仅是一场提高数据精准度的革命,还是一个能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高维度价值的飞跃。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通过“AI智检”接近甚至实现100%极致准的机构,将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行业领袖。这样的机构不仅提供数据,还能将数据转化为对科学探索有实质性意义的洞察,它们将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成为科研人员最可信赖的伙伴。
Part 7
感谢的话说不完,唯有尽专业之力
在这十年里,科学指南针能够取得飞速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位用户的支持与信任。你们不仅是我们的客户,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你们的信任与期许,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和突破。
正如大家所见,这页PPT的背景图,是我们与用户进行访谈时捕捉到的一些珍贵瞬间,感谢用户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中,仍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给我们提供建议,帮助我们在产品与服务上不断提升。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信任我们的用户,科学指南针才能在十年间不断成长壮大。我们在此,衷心感谢每一位用户的支持与鼓励,并承诺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与你们携手前行,共同探索科研的无限可能。
同时,我们还要向所有可敬的同行朋友们表达深深的感谢。在这条共同的赛道上,我们命运相连,是最懂彼此的人。期待未来和各位同行力往一处使,让这个行业发展的更好,最终为我们的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Part 8
中国科研力量,必将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
一直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拥有庞大的科研人才资源,到2023年,中国的研发人员已达724万人,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我们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卓越的科研成果。仅在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就达到了14,227篇,占全球总量的27.7%。在《细胞》(Cell)、《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达到395篇,中国的排名已从2022年的全球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国家层面,我们政府对科研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2023年中国全社会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方面的经费投入达到了33,000多亿元,增长率达8.4%。
伴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科研测试标准在中国标准技术委员会、各大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以及像科学指南针这样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正在日益完善。未来,倘若我们不断努力去建设完善分析测试标准体系,就有机会和华为5G标准一样,把中国的方法、标准和技术输出到全世界,让中国的标准成为世界的标准。
我们坚信,中国的科研力量,必将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浪潮!
我们更加坚信 ,以科学指南针为代表的中国分析测试机构,终将成为世界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