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比实验揭示铍铜合金C17200在导热性(302.42 W/m·k)、高温硬度(183 Hv0.5)及耐磨性优势,论证其作为薄带连铸结晶辊基材的可行性,为工业设备选材提供数据支撑。
一、技术背景与需求分析
薄带连铸工艺中,结晶辊需同时满足高效导热与高耐磨需求。传统CrZrCu合金C18150虽具备良好导热性,但其硬度不足易导致基材磨损。本研究针对新型铍铜合金C17200展开性能测试,验证其作为结晶辊基材的可行性。
二、材料性能对比实验
图1.(a)铜合金的导热系数,(b)铜合金的硬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1]。
1. 导热性测试
- 室温性能:C17200导热系数302.42 W/m·k(C18150的92%),满足基础冷却需求。
- 高温稳定性:300℃时导热系数提升3.3%至312.51 W/m·k,始终维持C18150的90%水平。
2. 力学性能分析
- 硬度优势:C17200室温硬度225.7 Hv0.5(C18150的2倍),高温(300℃)保持183 Hv0.5,软化率仅18.9%。
- 密度对比:C17200密度8.25g/cm³,较C18150降低8%,减轻设备负载。
三、耐磨性能与机理研究
1. 磨损实验结果
- 室温环境:氧化磨损与分层磨损为主,C17200磨损量较传统材料降低45%。
- 高温工况:300℃时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增加,但表面氧化层有效减缓材料损耗。
2. SEM显微分析(图片Alt:C17200磨损表面微观形貌)
- 高温下C17200形成致密氧化膜,显著抑制裂纹扩展,验证其抗高温磨损能力。
四、综合应用价值
C17200在保持与C18150相近导热性(>90%)前提下,硬度提升100%且高温稳定性更优。其低软化率(<19%)与高硬度特性,为后续表面涂层制备提供可靠基材支撑,满足薄带连铸工艺对结晶辊的严苛要求。
参考文献:[1]Zhang D, Peng Z, Liu Z, et al. Study on wear properties of high hardness and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copper alloy for crystallization roller[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4, 28: 3225-3231.
科学指南针以分析测试为核心,提供材料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等多项科研产品,累计服务1800+个高校、科研院所及6000+家企业,获得了60万科研工作者的信赖。始终秉持“全心全意服务科研,助力全球科技创新”的使命,致力于为高校、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