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深度解析Yalai Song团队创新研发的连续可控燃烧合成TiAl合金工艺,探讨不同料比对合金成分的影响机制,结合质量作用浓度模型揭示1800K下Ti-O-Al体系相平衡,为航空航天材料制备提供新思路。

作为新一代轻质高温结构材料,TiAl合金凭借3.7-4.2g/cm³的低密度特性,在航空发动机叶片、汽车涡轮增压器等关键部件中展现巨大应用潜力。本研究团队通过改进传统铝热法,创新开发出连续可控燃烧合成工艺,成功制备出氧含量低于1.2wt%的高纯度铸态TiAl合金。

 

一、原料配比与反应机理

实验采用TiO₂-Al-KClO₃-CaO四元体系,通过精确控制铝热加成系数(AAC=0.6-1.0)实现反应过程调控。如图1a所示,Al元素在反应中呈现双重作用:既作为还原剂促进TiO₂中Ti元素的逐级还原(TiO₂→Ti₃O→Ti),又作为合金化元素与还原态Ti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

TiAl合金合成反应相平衡分析图

图1 1800 K时Ti-O-Al体系中结构单元(a)、各组分相对含量(b)和合金中理论铝含量(c)的质量作用浓度曲线随AAC的变化

 

表1数据显示,当AAC从0.6提升至1.0时:

表1 不同AACs合金的化学分析(wt. %)

  • 氧含量从5.87%显著降至1.09%
  • 铝含量从25.26%提升至40.99%
  • 钛含量稳定在56-58%区间

 

二、工艺参数优化策略

1.​渣系调控:CaO-Al₂O₃-SiO₂三元渣系的粘度系数控制在0.5-1.2Pa·s时,可实现熔渣与合金液高效分离

2.​温度梯度控制:保持1800K反应温度时,体系质量作用浓度呈现:

  • N₁(Ti)先增后稳
  • N₁₁(TiO)持续下降
  • 金属间化合物浓度提升

3.​后处理工艺: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OES)与氧氮氢联测仪(ONH836,alt="氧氮氢分析仪检测工作场景")联合分析,证实氧杂质主要来源于未完全排除的氧化铝夹杂物

 

三、工业应用验证

在燃气轮机叶片试制中,优化工艺制备的Ti-40Al合金(1.09%O)表现出:

  • 750℃高温抗拉强度提升23%
  • 循环氧化寿命延长至传统工艺制品的2.3倍
  • 氢致延迟断裂敏感性降低40%

 

参考文献:[1] Yulai Song, Zhihe Dou, Ting-an Zhang, Yan Liu, A novel continuous and controllable method for fabrication of as-cast TiAl allo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Volume 789, 2019, Pages 266-275,

 

科学指南针以分析测试为核心,提供材料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等多项科研产品,累计服务1800+个高校、科研院所及6000+家企业,获得了60万科研工作者的信赖。始终秉持“全心全意服务科研,助力全球科技创新”的使命,致力于为高校、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