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修(major revision)是相对于小修(minor revision)而言的。大修与小修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修改的幅度和修改后的处理流程。

如果投稿一篇SCI论文收到需要大修(major revision)的审稿意见,先不要慌,只要不是直接拒稿那就说明编辑和审稿人觉得你的文章还是很有魅力的。

 

但有些小伙伴收到大修意见后会直接崩溃,不想再修改,想直接改投其他期刊。小编建议小伙伴们先不要改投,投稿本身就很靠运气很玄学,下一个期刊可能也会给出同样结果。

 

既然审稿专家给出了修改意见,说明文章修改后被接收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所以不要半途而废。

 

什么是大修?

 

大修(major revision)是相对于小修(minor revision)而言的。大修与小修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修改的幅度和修改后的处理流程。

 

首先,小修往往只进行少量的修改。大修期间,编辑会反馈出较多的问题和意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花费些时间和精力,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解决。

 

其次,小修后的论文不需要再次接受同行评议,只需要期刊编辑进行一下自我检查,然后做出是否发表的决定。而大修后的SCI论文,一般会送交原审稿人审核,当然偶尔也有编辑会选择不同审稿人进行第二轮审核。

 

遇到SCI大修情况,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精读并彻底理解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意见。大多数的审稿人都是治学严谨的学者,如果审稿人拿到了不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文章,他们会斟酌是否接受审稿,一旦接受了审稿,那么一定会非常负责地完成审稿任务,所以审稿人们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是认真审稿后给出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放平心态对待这些问题和意见。

 

如果有些问题不理解,可以询问老师、学长学姐、相关论坛或者是专业机构。只有彻底理解了审稿人的意见,才能够正确合理地回复。

 

(2)一定要按照审稿人给出的问题和意见逐一进行解答和修改。一般大修会常见三类问题:创新性、方法学、意义类问题;技术性问题;非技术性问题。

 

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解决的。对于技术性问题,如果是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那么可以把实验方案进行大整改。

 

要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语法表达问题,那么按照审稿人意见进行优化即可,小编建议大家可以找专业论文润色机构,会更加专业的帮小伙伴们解决难题。

 

创新性、方法学、意义类问题就比较难解决了,审稿人可能会质疑你的创新性不足,或者是觉得你的某个环节思维逻辑不够缜密,没有达到审稿人心中的预期。

 

遇到这样的问题,审稿人若给出了可行的方法,那么直接按照审稿人的方法修改;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方法不行,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不会修改的,而是要和审稿人进行“辩驳”,说明你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但是小伙伴们要注意“辩驳”时一定要有理有据,并且注意态度和礼貌。

 

(3)一定要写好回复信。回复信中需要明确指出修改的地方并且要逐一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做到清晰明了,让杂志社主编看到回复信后就知道你认真修改过了。

 

小伙伴们要注意啦,如果把握不好上述几点,大修后也很可能被拒稿,如果拒稿即将成为现实,那么就赶紧投下一个。

 

论文修改完成,你还需提交回复以下文件

 

(1)提交论文修改说明(Response letter)。Response letter中要把审稿人提出的意见按照顺序并写好编号抄写列举出来,针对每个意见都要作出一一回复(小编建议大家可以把每个建议都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方便区别),不要忘记解释修改的内容,标记好修改的位置。

 

(2)提交original manuscript和marked manuscript,以便审稿人对比审查是否按其要求的审稿意见对论文做了相应修改。

 

(3)提交一个类似于cover letter的文件(response to reviewers)。这里主要是回复审稿人给出审稿意见的一些客套话,比如在开头的部分加一些礼貌的语言,感谢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审稿人的辛苦付出等。

 

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认真对待,回复的语气态度要诚恳,不要和审稿人意见发生冲突,尽量不要和审稿人进行争辩,否则拒稿几率会大大增加。

 

最后,小伙伴们注意把握提交返修稿件的时间。如果提交太早,审稿人会觉得我们修改不认真,但如果提交太晚,审稿人会觉得我们拖延很不重视。

 

一般期刊在反馈审稿人意见后,会要求我们在一个月以内修改并提交返修稿,那我们在收到审稿意见后的15~25天内提交返稿就可以了。

 

来源:知乎

参考链接:https://www.zhihu.com/answer/2148126536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9172600

https://zhuanlan.zhihu.com/p/9017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