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紫外测试的波长范围一般是多少?

1.紫外测试的波长范围一般是多少?

 

答:由于远紫外区域的测试条件严苛,仪器复杂,因此一般不用此波段光进行测量。现在主流的仪器基本都可实现波长范围覆盖近紫外、可见、近红外、中红外光区的测试,并尽可能降低在近红外、中红外光区的噪音。在实际应用中,更多的材料还是测试波长200-800 nm范围(包含紫外-可见区域)。

 

 

2.紫外测试时,测试模式、波长范围如何选择?

 

答:紫外测试模式分为透过和反射。透过模式时,样品置于光源与检测器之间,Y轴数据通常用吸光度(A)或透光率(T%)表示。透过模式样品必须透光,如液体或者透明薄膜。反射模式时,样品置于积分球检测器末端,Y轴数据通常用吸光度(A)或相对反射率(R%)表示。反射模式适合测试不透光的样品,如粉末、块体等。


因此,要根据样品选择合适的测试模式。粉末、大的块体、不透明薄膜一般不测透过率,没有意义。测试波长范围可根据样品的吸收、漫反射情况决定,如若不清楚样品情况,可选择全波长扫描。

 

3.紫外测试数据需要做归一化处理吗?

 

答:液体样浓度不同、粉末取样质量不同,测试获得的吸收谱(反射谱)对应的吸光度(反射率)就不一样。其中,反射率测试时,要求样品量足够多,反射面大于光斑大小。在紫外数据分析时,为了减少样品自身浓度和用量的影响,通常会选择将图谱做归一化处理,更直观比较不同样品的光谱规律。对于同一液体样品,吸光度理论上和浓度成正比。不同浓度液体样品,吸光度值不一样,但吸收曲线类似,峰位保持不变。Origin的归一化处理教程可网上自行搜索。

 

本文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科学指南针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以链接、转贴、截图等任何方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