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揭示MOCVD生长碳掺杂GaN的费米能级移动机制,通过光辅助KPFM技术证实掺杂阈值效应,解析高阻态形成机理与自补偿缺陷关系,为功率器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Si(111)衬底上制备C掺杂GaN薄膜,通过丙烷作为碳源前驱体实现不同浓度梯度掺杂。实验组设置4个碳浓度梯度(2×10¹⁶~2×10¹⁹ cm⁻³)样品,对照组选用典型p型Mg掺杂GaN(空穴浓度4×10¹⁷ cm⁻³)。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精确测定掺杂浓度,并采用光辅助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PA-KPFM)与塞贝克系数联用方案揭示电学特性。

 

[关键实验发现]

1.掺杂阈值效应:当C浓度突破2×10¹⁸ cm⁻³时,费米能级呈现反常上移现象

2.导电类型转变:低浓度组(2×10¹⁶ cm⁻³)呈现n型导电,高浓度组转为半绝缘特性

3.自补偿机制:碳掺杂引发晶格缺陷形成施主型补偿中心,导致载流子浓度下降

 

[光辅助KPFM技术解析]

KPFM测量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碳掺杂氮化镓表面电势检测

图1 a)VCPD测量原理示意图。 (b)、(d) 表面形貌和 (c)、(e) C 浓度为 2 × 1016 cm−3 (b)、(c) 和 2 × 1019 cm−3 的 C 掺杂 GaN 的相应 VCPD 图分别为(d)、(e)

 

[掺杂浓度梯度影响]

n型与p型氮化镓准费米能级移动方向对比

图2 (a)n型和(b)p型GaN的带隙上方照明前后的费米能级位移示意图。 (c) 和 (d) 对于 C 浓度为 2 × 1019 cm−3 的 C 掺杂 GaN 和空穴浓度为 4 × 1017 cm−3 的 p 型 GaN,在去除足够的激光照射后立即测量的 VCPD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 (e) 和 (f) 分别为 (c) 中的 C 掺杂 GaN 和 (d) 中的 p 型 GaN 在去除照明之前和之后的相应 VCPD 值

 

• 低浓度n型组:光照后电子准费米能级上移0.15eV(图2a红色虚线)
• 高浓度半绝缘组:表面能带弯曲度增加35%,形成深耗尽层
• 反常迁移机制:碳浓度超过阈值时,CN受主被施主缺陷补偿(图2d)

 

[技术验证体系]

1.XPS能谱分析:碳杂质在Ga位点形成C₆H₅-Ga化学键

2.霍尔效应测试:载流子迁移率从180cm²/V·s(低浓度)降至5cm²/V·s

3.变温塞贝克系数:激活能0.45eV对应C相关深能级

 

参考文献:[1] Shan Wu et al 2022 Jpn. J. Appl. Phys. 61 090901

 

科学指南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业务优势,在国内率先打造出业界领先的线上化、数字化的科研服务基础设施,在行业内首创用户自主下单、服务全流程追踪、测试“云现场”等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率,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专业科研服务引领者,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