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通过多通道原位红外光谱装置,揭示PVB材料在热老化过程中-OH、C=O等官能团演变规律,建立活化能计算模型,为聚合物材料寿命评估提供创新检测方案。

摘要

通过创新性多通道原位检测装置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联用技术,揭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在100-150℃热老化过程中的化学结构演变规律。实验证实羟基(-OH)为关键活性位点,并建立动力学模型为聚合物材料寿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技术原理与创新

自主研发多通道原位红外反应装置,实现聚合物热老化过程实时监测。该设备突破传统离线检测局限,可同步采集5组不同温度场(100℃/110℃/120℃/135℃/150℃)下的红外光谱数据,为材料老化动力学分析提供高精度实验支撑。

 

PVB热老化核心发现

1. 特征官能团演变规律

通过原位红外光谱分析​(图7)发现:

  • 羟基(-OH): 3500cm⁻¹峰强持续下降,验证其热敏感特性
  • 羰基(C=O): 1718cm⁻¹峰强逆向增长,指示氧化反应发生
  • 甲基/亚甲基: 2954-2920cm⁻¹振动峰衰减反映主链断裂

图1 PVB 在 150 °C 下的原位 FT-IR 光谱。(a)1210–930 cm-1,(b)1850–1550 cm-1,(c)3100–2750 cm-1,(d)3650–3200 cm-1[1]

 

2. 动力学参数解析

采用双模型计算活化能(Ea):

  • 一级反应动力学: 适用于-OH、-CH3、C-O基团(Ea=85-102kJ/mol)
  • 零级反应动力学: C=O生成反应(Ea=76kJ/mol)
    数据证实温度加速因子模型在寿命预测中的有效性。

 

技术应用价值

1.​工程材料评估:建立温度-时间等效关系,预测PVB在汽车夹层玻璃等场景的服役寿命

2.机理诊断工具:通过官能团指纹区(1120-968cm⁻¹)识别缩醛基团降解路径

3.检测方法创新:多通道设计使实验效率提升400%,数据可比性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1] Xu C, Liang S, Jin B, et al. Application of multi-channel in situ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case of PVB thermal aging[J]. RSC advances, 2023, 13(41): 28371-28381.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提供材料测试、高端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数据分析、试剂耗材、行业解决方案、指南针学院等多项科研产品和服务矩阵。企业致力于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检测及科研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