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突破抗菌肽NZX工业化生产瓶颈,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实现2.3g/L高表达量。详解其α-β折叠结构对葡萄球菌的膜破坏机制,体内实验证实10mg/kg剂量存活率超90%,为抗耐药菌药物开发提供新方案。
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NZX凭借其独特的α-β折叠结构(图1a),在抗耐药菌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本研究通过毕赤酵母高效表达系统实现工业化量产,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为新型抗生素开发提供重要技术路径。
一、NZX抗菌肽结构特性解析
图1 plectasin(左)和NZX(右)的结构分析。(a) plectasin和NZX的分子模型。(b) plectasin(左)和NZX(右)的静电表面。
实验证实NZX继承母体plectasin的CSαβ构型,包含12-20位α螺旋区、双β折叠片层及三对二硫键(Cys4-Cys30等)。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其两亲性表面通过电荷吸附精准识别葡萄球菌阴离子膜,这种"锁钥机制"(图1b)是发挥广谱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
二、重组生产工艺优化
图2 (a) NZX的DNA序列。下划线和加粗的字母表示XhoI和XbaI酶切位点,箭头表示裂解位点。小写字母“aaaaga”表示Kex2裂解位点。斜体中的小写字母表示终止密码子。中间的红色箭头表示NZX的序列。(b)重组表达质粒pPICNZX示意图。
采用XhoI/XbaI双酶切构建系统,将密码子优化基因导入pPICZαA载体(图2)。毕赤酵母X-33工程菌经高密度发酵,分泌表达量达2.3g/L(图3a)。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获得纯度>98%的活性肽,相较固相合成法成本降低76%。
图3 NZX的纯化与鉴定。
三、体内外抗菌效能验证
体外实验显示:NZX对MRSA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5μg/mL,血清半衰期延长至8.2小时。小鼠腹膜炎模型证实,10mg/kg剂量组存活率达92%,显著优于头孢曲松(60mg/kg)。机制研究发现其能阻断细菌生物膜形成,并下调TNF-α等炎症因子至基准水平1.8倍以下。
四、临床应用潜力评估
研究团队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证实NZX的LD50>2000mg/kg,且无溶血反应。在猪葡萄球菌感染模型中,病灶细菌载量降低3个数量级,器官病理评分改善65%。这种高效低毒特性使其成为治疗耐药性皮肤感染、术后炎症的理想候选药物。
参考文献:1.Liu, H.; Yang, N.; Mao, R.; Teng, D.; Hao, Y.; Wang, X.; Wang, J., A new high-yielding antimicrobial peptide NZX 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hyicus in vitro/vivo.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20, 104 (4), 1555-1568.
科学指南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业务优势,在国内率先打造出业界领先的线上化、数字化的科研服务基础设施,在行业内首创用户自主下单、服务全流程追踪、测试“云现场”等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率,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专业科研服务引领者,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