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流电位法揭示碳酸盐岩芯Zeta电位变化规律,解析原油类型对润湿性改变的影响机制,探讨控盐注水技术中电位测试对采收率提升的预测价值,含双电层模型及岩芯实验数据支持。
在油气开采与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孔隙介质润湿性直接影响着流体运移效率。通过流电位法(SPM)研究发现,碳酸盐岩芯表面Zeta电位的变化与润湿性改变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为控盐注水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一、润湿性对地下资源开发的影响机制
在油气储层、CO2封存层及污染含水层等地下环境中,流体润湿性决定着三相接触角的分布特征。最新岩心驱替实验证实,当控盐注水(CSW)技术引发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变时,采收率可提升15%-30%(Bartels等,2017)。
图1 在用原油和天然盐水排水和老化后,在完整的天然碳酸盐岩芯上测量的宏观尺度ζ电位的变化
二、Zeta电位与润湿性关联机制解析
1.双电层模型验证
通过Stern层-扩散层理论模型(图2),我们发现当油相占据毛细管时,带电机理呈现特殊性:
- 固定Stern层厚度约2-5nm
- 有效半径计算公式:R_eff = R_total - δ_Stern
- 油相导电性缺失导致流动电流中断
图2 (a)盐水占据的毛细管内的流速v(y)(实线)和过量反电荷Q(y)(虚线),调用薄双层假设和恒定的表面电荷密度(b)流电流的计算
2.原油类型的关键作用
Jackson团队(2016)的突破性研究显示:
- 四种原油使Zeta电位负向偏移(-15mV至-32mV)
- 三类原油引发正向偏移(+8mV至+18mV)
- 岩石类型非主导因素,原油化学成分起决定作用
三、流电位法的工业应用价值
在控盐注水工艺优化中,Zeta电位测试可精准预测:
1.润湿性改变阈值(盐度0.3-1.2mol/L区间)
2.最佳注水盐度窗口(基于电位反转点)
3.采收率提升潜力评估(电位变化与采收率相关系数达0.83)
参考文献:[1] M.D. Jackson, D. Al-Mahrouqi, J. Vinogradov, Zeta potential in oil-watercarbonate systems and its impact on oil recovery during controlled salinity water-flooding, Sci. Rep. 6 (2016) 37363.
[2] W.-B. Bartels, M. Rücker, S. Berg, H. Mahani, A. Georgiadis, A. Fadili, N. Brussee, A. Coorn, H. van der Linde, C. Hinz, Fast X-ray micro-CT study of the impact of brine salinity on the pore-scale fluid distribution during waterflooding, Petrophysics 58 (01) (2017) 36–47.
[3] M.D. Jackson, D. Al-Mahrouqi, J. Vinogradov, Zeta potential in oil-watercarbonate systems and its impact on oil recovery during controlled salinity water-flooding, Sci. Rep. 6 (2016) 37363.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提供材料测试、高端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数据分析、试剂耗材、行业解决方案、指南针学院等多项科研产品和服务矩阵。企业致力于为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检测及科研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