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析FEI CorSight与Helios双束电镜的集成式CLEM工作流程,详解微流控活细胞成像、纳米级坐标匹配、三维重构技术在HER2阳性乳腺癌研究中的突破性应用,提供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技术方案与实验数据。

三维关联成像技术如何推动癌症生物学研究?

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光镜与电镜的融合技术正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通过整合FEI CorSight系统的三维荧光显微成像与Helios双束电镜的纳米级解析能力,科研人员首次实现了活细胞动态追踪与超微结构解析的无缝衔接。这项突破性技术在乳腺癌HER2蛋白研究中展现巨大潜力,为20%耐药性乳腺癌病例提供了全新研究范式。

 

微流控载物台:活细胞成像的技术核心

FEI CorSightLive成像模块与微流体载物台实拍图,展示活细胞培养环境与显微成像系统集成方案>

创新设计的微流控载玻片系统(ibidi Well m-Slide)解决了传统技术的三大痛点:

1.支持持续培养液灌注,维持72小时以上活细胞活性

2.实现荧光标记-化学固定的原位处理

3.兼容FEI MAPS软件的坐标自动匹配系统

图1. (A)显示微流体阶段模块的CorSight Live成像模块。(B)ibidi微流体控制模块:舞台温度、泵和二氧化碳孵化控制器。(C)CorSight,显示所有硬件组件,并关闭显微镜台盖。(D)CorSight Live成像模块,舞台盖打开,显示安装的微流体舞台。[1]

 

图2. (A)显示多倍放大和透照图像的地图获取用户界面。(B)FEI泵控制器软件。通过在屏幕上选择四个阀门并调整目标压力,可以控制每个阀门。(C-E)自动将荧光旋转盘共焦图像覆盖在透光图像上。[1]

 

五步工作流程揭秘:从活细胞追踪到三维重构

步骤1:动态荧光标记

采用旋转圆盘共聚焦技术对MCF7乳腺癌细胞进行时间序列成像,捕捉HER2蛋白的实时分布变化。FEI MAPS软件自动记录每个ROI(感兴趣区域)的时空坐标。

步骤2:智能样本处理

微流控系统同步完成:

  • 新鲜培养液梯度灌注
  • 光控化学固定触发
  • 重金属染色自动渗透

步骤3:纳米级定位匹配

通过特征标记点(Fiducial Markers)实现:

  • 亚微米级空间坐标转换(误差<200nm)
  • 多模态数据自动对齐
  • 三维切片厚度优化(10-50nm可调)

步骤4:双束电镜层析成像

Helios 660系统执行:

  • 聚焦离子束(FIB)精密切削
  • 背散射电子(BSE)信号采集
  • 自动切片计数(单批次>1000片)

步骤5:多模态数据融合

Amira软件实现:

  • 荧光信号与细胞器的空间映射
  • 耐药性相关膜结构的3D建模
  • 交互式数据可视化分析

 

技术优势:为什么选择集成式CLEM方案?

参数指标

传统方案

集成式CLEM

坐标匹配精度

>1μm

<200nm

样本处理时间

48-72小时

8-12小时

三维重构效率

手动分层(5层/天)

自动切片(50层/小时)

多模态数据关联

人工比对

软件自动匹配

 

癌症研究新突破:HER2耐药机制的纳米级证据

通过该工作流程,研究团队首次观察到:

  • HER2蛋白簇在细胞膜脂筏中的特异性聚集
  • 药物耐受细胞中溶酶体-质膜的异常融合现象
  • 纳米级细胞连接结构的动态重塑过程

这些发现为开发针对膜蛋白空间组装的靶向疗法提供了关键依据。

 

参考文献:[1] C.S. López, C. Bouchet-Marquis, C.P. Arthur, J.L. Riesterer, G. Heiss, G. Thibault, L. Pullan, S. Kwon, J.W. Gray, Chapter 8 - A fully integrated,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to electron microscopy correlative workflow,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2017, 149-164.

 

科学指南针以分析测试为核心,提供材料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等多项科研产品,累计服务1800+个高校、科研院所及6000+家企业,获得了60万科研工作者的信赖。始终秉持“全心全意服务科研,助力全球科技创新”的使命,致力于为高校、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