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深度对比AG与NG在纽扣/圆柱电池中的表现,揭示AG-2材料在338mAh/g容量与91%循环保持率背后的技术优势。附权威实验数据与材料特性解析。
锂电技术革新:天然/人造石墨材料性能大比拼
在动力电池技术迭代的关键期,石墨负极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富镍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本文基于国际权威实验室数据,深度解析四款商用石墨材料(AG-1/AG-2/AG-3/NG-4)在纽扣电池与圆柱电池中的差异化表现。
材料微观结构对比
图1 (A-C) NG1、(D-F) AG1、(G-I) AG2、(J-L) AG3 的 FE-SEM 图像
图1显示:NG-4呈现典型球形颗粒(平均粒径20.25μm),而三款AG材料均为片状结构,其中AG-2粒径最小仅12.51μm。这种微观差异直接影响锂离子迁移路径与嵌入效率。
电化学性能实测
恒流充放电测试(图2)揭示关键参数:
1.首效表现:所有样品首效达94.68%-96.86%,AG-2以96.86%领先
2.比容量排序:AG-2(338.97)>NG-4(328.08)>AG-1(321.16)>AG-3(314.43)mAh/g
3.倍率特性:2C-5C高倍率下AG-2电压平台保持最优
图2 1.2 M LiPF6 EC:DEC:EMC:FEC(1:1:1:1.3,v/v)中石墨半电池在 C/10 时的电压与比容量 (A) 和 dQ/dV 图 (B)形成后,实验放电容量作为函数,根据 Pr (C)、Pt (D)、Pr+Pt (E) 和 %ICE 计算容量作为表面积的函数
循环寿命关键发现
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
- AG-2:91.18%(行业领先水平)
- AG-1:89.44%
- NG-4:84.16%
- AG-3:78.78%
技术解析:AG-2的竞争优势源于三大材料特性:
① 12.51μm精细粒径缩短锂扩散路径
② 2H相含量提升结构稳定性
③ 缺陷密度降低至0.12/nm²(较NG-4低37%)
【技术应用建议】
动力电池设计需重点关注:
✓ 圆柱电池:优选AG材料提升快充能力
✓ 高镍体系:搭配低缺陷石墨降低SEI副反应
✓ 低温场景:NG材料展现更好膨胀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Ronnachai Songthan et al 2024 J. Electrochem. Soc. 171 050524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互联网+科研服务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未来,科学指南针将继续朝着“世界级科研服务机构”的目标,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努力,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