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Daryl 等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核极化(DNP)核磁共振(NMR)极化剂TOSMTSL-PTE,它是一种具有双底端端基的 TOTAPOL 的磷脂,用来增强脂质重组整体膜蛋白质变形菌视紫质(PR)的固态核磁共振(SSNMR)信号[4]。

固体核磁共振作为常用测试之一,但仍有许多同学不太了解固体核磁测试的原理及应用,本篇文章由科学指南针科研服务平台给大家介绍固体核磁共振在膜蛋白上的应用。

 

Daryl 等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核极化(DNP)核磁共振(NMR)极化剂TOSMTSL-PTE,它是一种具有双底端端基的 TOTAPOL 的磷脂,用来增强脂质重组整体膜蛋白质变形菌视紫质(PR)的固态核磁共振(SSNMR)信号[4]。与传统的将 TOTAPOL 分散在玻璃状的甘油/水基质中的制剂相比,DNP 的无基质 PR 制剂将核磁共振信号的绝对灵敏度提高了约 4 倍。在 400MHz/263 GHz 和 600MHz/395 GHz 下测量到的DNP 增强表现出很强的场依赖性,但在两个场中都保持中等,与用ToSMTSL 共价修饰的 PR 所获得的增强效果相当。附加连续波(CW) x波段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表明,在溶液和脂质双分子层中ToSMTSL-PTE 连接剂不利的构象变化可能是 DNP 中度增强的原因之一。此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连续波 EPR 实验表明,当极化剂浓度增加到 20mol %时,DMPC:DMPA 双分子层中 ToSMTSL-PTE 的分布不均匀,且/或可能部分聚集。因此,构象的改变和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双分子的不均匀分布成为进一步开发这种无基质的膜蛋白 DNP 方法的重要因素。

 

以上仅为科学指南针平台的自我总结,故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对测试更了解,如有测试需求,可以和科学指南针联系,我们会给与您最准确的数据和最好的服务体验,惟祝科研工作者可以更轻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