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极材料可以有多种物相,比如常见的LiCoO2具有三种物相

科学指南针-知识课堂:

在钠电池极片循环前后的相变分析中,EBSD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极片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钠离子的嵌入和脱出,其晶体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相或相的转变。通过EBSD技术,可以实时观察极片在循环过程中的相变情况,分析相变类型、相变速率以及相变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这有助于深入理解钠电池的工作机理,优化电池材料设计,提高电池性能。

此外,EBSD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钠电池极片循环前后的裂纹分布情况。裂纹是电池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常见的失效形式之一,它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寿命。通过EBSD技术,可以观察极片表面的裂纹形态、数量和分布情况,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和扩展机制。这有助于预测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为电池的设计和制造提供重要的指导。

 

测试概念

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层状三元正极材料会失氧原子和锂原子,晶体结构的C轴变小,从层状结构转变为类尖晶石结构,再转变为稳定的立方结构(又称岩盐相)。原子层面晶体结构的应力变化会诱发生成微细裂纹,同时会导致容量衰减、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降低。

 

测试原理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上搭载EBSD探测器,电子束照射在倾斜的样品上,背散射电子发生衍射,出射形成的衍射电子投影到EBSD探测器的磷屏上,形成衍射花样,如图1所示。采集软件解析衍射花样,标定相和取向。设定采集区域,采集软件逐个像素点地采集选定区域的衍射花样,获取采集区域的相和取向数据。之后,后处理软件就可以按照这些数据表达晶粒、界面、取向、织构等各种显微结构的特征。

 

测试资料

三元正极材料颗粒的成分、形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的电化学性能。一般希望煅烧后的颗粒呈球形,比表面积大。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主要关注颗粒的粒度、密度和成分,或者内部的孔隙率上,但对颗粒内部的晶粒构成关注较少。其实颗粒中晶粒的尺寸、均匀性、取向等特征都对产品的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充放电循环引起的相变是正极材料研究的另一个重点,很多研究致力于提高正极材料晶体结构的稳定性,希望正极材料在长期循环后依然保持较高的容量。这是因为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层 状三元正极材料会失氧原子和锂原子,晶体结构的C轴变小,从层状结构转变为类尖晶石结构,再转变为稳定的立方结构(又称岩盐相)。原子层面晶体结构的应力变化会诱发生成微细裂纹,同时会导致容量衰减、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降低。仅凭电子图像无法确定小晶粒间的取向差,遑论平均晶粒尺寸,需要采用EBSD探测器对颗粒内部显微组织做更详细的分析。EBSD是分析三元正极材料颗粒内部晶粒尺寸的有力工具,比仅凭电子图像分析更加直观可靠。

 

结果分析

图片源自网络

 

正极材料可以有多种物相,比如常见的LiCoO2具有三种物相:层状结构的HT-LiCoO2、尖晶石结构 LT-LiCoO2和岩盐相LiCoO2,其中层状结构和尖晶石结构非常接近。该NCA正极材料的晶体学信息未知,作者使用EDS和EBSD联用的相鉴定功能和小区域测试反复检验发现,采用类尖晶石相的标定质量明显优于常见的层状相Li(Ni, Co, Al)O2。图4为采集区域内的取向分布叠加大角晶界图,测试区域的正极颗粒呈现典型的多晶形态,每个颗粒内部都有许多小晶粒。

 

图片源自网络

 

正极颗粒内部晶粒的尺寸差异显著,晶粒的尺寸与颗粒尺寸呈正相关的关系。为了量化晶粒尺寸的 差异,图5显示等效圆直径(ECD)的着色分布图,最大尺寸范围内的晶粒(图5中的红色晶粒)都分布在大颗粒内。在大颗粒中,中心区域的晶粒多呈等轴晶形态,而边缘区域的晶粒则多为柱状晶形态。有些 颗粒内部的晶粒非常细小,更趋近于等轴晶形态。晶粒尺寸统计表明,该区域有6584个晶粒,EBSD数 据的晶粒尺寸从0.4μm到1.9μm,平均晶粒尺寸约为0.6μm。

 

图片源自网络

 

使用50nm步长进一步分析了图5左上角的两个典型颗粒,结晶形态(图6a)和取向分布(图6b)清 晰地反映了两个颗粒内部晶粒形态的差异。晶粒尺寸统计如表1所示,虽然这两个颗粒内部晶粒数量相差比较大,但是颗粒内部晶粒尺寸分布范围、平均晶粒尺寸几乎一致。

 

分析测试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