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些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202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评审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科研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众多优秀的科研项目成功获得资助,为我国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获奖人员和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项目。

 

以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的凌崇益和赵蓓为例。凌崇益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的多尺度模拟研究,聚焦微观机制与构效关系。他以(含共同)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J. Am. Chem. Soc.》(10 篇)、《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 SCI 论文 40 余篇,论文被引 6900 余次,H 因子 39,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 2%顶尖科学家(2023),获得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研究成果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资助,更是对他研究工作的高度认可。相关研究如他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为新能源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应用拓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

 

赵蓓作为小米学者、东南大学至善学者,长期从事低维异质结构的精准构筑和先进光电功能器件的研究,在《Nature》《Nat. Nanotechnol.》《Nat. Commun.》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5 项。她的研究成果在光电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我国光电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工作为低维异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推动光电功能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环境科学领域,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孙法迁老师获得了面上项目资助。他的项目“异源群体感应强化 MBR 处理高酚废水生物降解与膜污染控制双效机制研究”,对于解决高酚废水处理这一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相关研究文献中,对于高酚废水的处理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孙老师的项目将群体感应这一新颖的理论引入到 MBR 处理高酚废水的过程中,有望为高酚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河南师范大学,该校 2024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获历史性突破,立项总数 73 项,面上项目 26 项。这不仅体现了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也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这些项目涵盖了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反映了学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广泛布局和深入探索。

 

这些获得基金资助的项目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们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金支持,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购买实验设备、招募研究人员,为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供了保障。其次,这些项目的开展将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共有 54 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这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优势。最后,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持,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总之,202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资助的项目是我国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它们将引领我国科学研究的新方向,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们期待着这些项目能够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再添新的辉煌。

 

随着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的深入了解,我们认识到每一位科研人员在追求科学探索的道路上都需要支持和帮助。为了更好地协助广大科研工作者把握新时代下的科研机遇,我们特别准备了丰富的国自然基金相关资料、专业课程和社群交流平台。无论您是资深的科研专家还是刚踏上科研旅程的新人,都可以通过扫码添加我们的好友,即刻享受免费的咨询服务,与同行深入交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