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验中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Li+-配体的结合能。使用B3LYP混合功能。大多数计算是使用Pople及其同事的6-31+G++基进行的。该基集的准确性在使用Dunning及其同事开发的增广相关一致极化价三重zeta (aug-cc-pVTZ)基集的一些校准计算中得到了证实。

在锂电池中,在放电和充电过程中,Li+阳离子通过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电解质迁移。增加电池功率的愿望对电解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Charles W. Bauschlicher Jr等人[1]报道了一些典型的和可能的电解质及其全氟版本的计算Li+-配体结合能。实验中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Li+-配体的结合能。使用B3LYP混合功能。大多数计算是使用Pople及其同事的6-31+G++基进行的。该基集的准确性在使用Dunning及其同事开发的增广相关一致极化价三重zeta (aug-cc-pVTZ)基集的一些校准计算中得到了证实。

实验中使用DFT计算了七个配体及其全氟类似物的Li+-(配体)n结合。键合是静电的,最大的项是电荷-偶极对键合的贡献,但电荷诱导的偶极项可能相当大;例如,即使DME具有更大的偶极矩,MeDME也比DME更牢固地结合。由于配体-配体的排斥作用,结合能随着每个连续的配体而降低。对于那些在锂电池中用作电解质的系统,最大配体数量的总结合能约为100 kcal/mol或更多。这些配体的全氟版本的结合能比其母体具有更小的结合能,只有全氟HMPA的总结合能(98.3 kcal/mol)接近100 kcal/mol。全氟物种结合能的显著降低是氟原子吸电子的结果,这显著降低了配体偶极矩。氟原子还增加了配体的大小,从而增加了配体-配体的排斥力。更应该注意到,Li+-全氟物种可以具有与类似的含氢系统不同的结构。

[1] Charles W. Bauschlicher, Li+-ligand binding energies and the effect of ligand fluorination on the binding energies,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Volume 694, 2018, Pages 86-92.

 

科学指南针是互联网+科技服务平台,500多家检测机构,提供近5万种设备和服务项目,涵盖生物医药、智能硬件、化学化工等多个领域,由专业人员1对1跟踪服务,保证检测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