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表面能密度是量化表面效应的基本物理量,对于理解表面润湿性、破裂、重建、腐蚀、粘附和吸附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与体中的原子相比,固体自由表面上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物理背景,拥有较少的邻居,因此具有多余的能量。毫无疑问,表面的存在会影响材料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如弹性模量、熔化温度、电磁性能等[1]。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中,表面效应的影响通常被忽略,因为表面原子所占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当材料尺寸降至纳米尺度时,表面成为纳米结构物理力学行为的关键甚至主导因素。例如,表面效应对纳米结构的弯曲和振动响应有很大的影响。表面能密度是量化表面效应的基本物理量,对于理解表面润湿性、破裂、重建、腐蚀、粘附和吸附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最全面的表面能密度数据是从液相的表面张力测量中获得的,然后外推到零温度。这种直接的实验测量很难进行,并且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即表面能密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液态金属表面张力的准确性。

 

基于Laplace-Young方程的间接测量的其他进展由Jańczuk等人总结。然而,这些方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缺点。作为另一种选择,分子动力学模拟和从头计算被广泛用于确定表面能密度。Vitos等和Tran等采用从头计算的方法建立了各种金属的表面能数据库。

 

图1. (a)周期正弦曲面的原子模型;(b)表面附近的原子能量分布 [1]

 

模拟的原子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原子板作为准三维板模型,其x方向的尺寸远小于其他两个方向。在x和y方向上均采用周期边界条件,而上z面保持自由,下z面附近的原子固定在完美晶格中。此外,楼板高度足够大,可以排除两个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原子计算方法研究了晶体粗糙表面的表面能密度。考虑了两类粗糙表面,其表面粗糙度分别用正弦或随机粗糙表面轮廓来建模。

 

对于周期正弦表面,只有当波长λ超过晶格常数a的十倍时,表面能量密度才被很好地定义,并且确实与波幅与波长h/λ的比值成正比地增加。对于随机粗糙表面,合理的表面能密度要求面内尺寸L大于相关长度τ的800倍,且与均方根高度与相关长度σ/τ之比成正比。在这两种情况下,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可以用来预测粗糙表面的表面能,如果它们是几何的参数是已知的。该结果对分析润湿、断裂和表面相关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图2. (a)随机粗糙表面的原子模型;(b)表面附近的原子能量分布[1]

 

[1] Wang, J., J. Bian, and G. Wang, Calculation of surface energy density of rough surface by atomic simulation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9. 484: p. 184-188.

 

科学指南针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互联网+科研服务领军企业等多项荣誉。未来,科学指南针将继续朝着“世界级科研服务机构”的目标,在产品研发和用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努力,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