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零温度的固体中,电子占据最低状态或基态,将它们填充到边界表面,这被称为费米能级,而最高能级的能量就是费米能量。

普通物理教科书表明,电子在横截面积为1sq的铜线中的漂移速度。在电流为20安培的情况下,mm小于10.3 ms。在零温度的固体中,电子占据最低状态或基态,将它们填充到边界表面,这被称为费米能级,而最高能级的能量就是费米能量。在金属中,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是传导电子。在《化学与物理手册》中发表的传导电子的速度约为106 ms-1,德鲁德首先提出了金属固体中金属结构和导电的实用框架1

 

该模型假设,在金属中,自由电子在正离子周围形成一种由独立粒子组成的气体,并提出自由电子的密度取决于材料。建立在经典物理基础上的德鲁德模型是用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来描述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它都成功地解释了许多金属的性质。德鲁德模型或经Sommerfeld修正的模型通常被称为自由电子模型。金属的索默菲尔德理论也使用了电子气体模型,但用费米-狄拉克分布取代了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

 

德鲁德自由电子模型为理解电阻率和欧姆定律的概念奠定了基础。该模型表明,当金属固体的两端存在电位差时,就会产生电流,自由电子被外加电场加速。然而,当自由电子穿过固体时,它们会与金属晶格中的原子和离子发生碰撞,从而导致自由电子的速度减慢。当电子的速度达到漂移速度v时,电子的加速度a减小为零,因为加速度a等于F/m,其中F等于F力,m是电子的质量,F等于eE/m其中E等于电场,E是电荷。设λ为电子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程,碰撞之间的平均时间t(平均自由时间)等于λ/vav。最终速度为:

在这里,平均速度vav近似等于最终速度v的一半,因此,电流密度:

其中n是自由电子数。这里t可以表示为m/ne2 ρ ρ是电阻率。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是JA,等于nevA,其中a是金属的横截面积。电阻率ρ表示为:

在给定的温度下,m, n, e, vav和λ都是常数。因此,电阻率为常数,满足欧姆定律。方程式。上面所示的公示对物理学的一些基础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程式是电流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础。然而,实验2, 3表明,目前的金属理论是不充分的。第一个转换序列的计算值如下表1所示。

 

 

量子理论中的不相容原理指出,原子中的两个电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一组量子数。在一个非常简单的层面上,在由许多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金属晶体中,由电子组成的能级形成了大量的能带。每个波段由许多紧密间隔的离散能级组成。能带被间隙隔开,其中没有可用的能级。在零度时,只有最低能级被占据。假设电场形式的能量被加到电子上,那些处于较低能级的电子不能接受能量,因为它们不能进入已经占据的较高能级。只有处于最高能级的电子才能接受能量,并且只有当能量足以将它们提升到稍高的未占据能级时才可以。在金属中,金属是导体,轨道在价带和导带之间重叠,导带是最高的能带。

 

因此,在价带和导带之间没有带隙,价电子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导带。如果最高能带只被部分占据,那么允许最高能带的电子随机运动。当这种固体的两端存在电位差时,导电带中的电子可以自由地沿着电势梯度向下移动,形成电流。在绝缘子中,在最高已占据能带和下一个空能带之间存在很大的能隙。由于绝缘体中最高的带被完全占据,电子不能在固体中移动来产生电流。分子轨道理论对能带理论的描述略有不同。能带理论精确地阐明了电传导的机理。霍尔4假设金属中不超过2%的电子参与导电,而能带理论既不能告诉我们被提升到导电带的电子比例,也不能描述金属的其他性质。

 

1.Drude, P., Zur Elektronentheorie der Metalle. Ann. Phys. 1900, 306 (3), 566-613.

2.Ma, Y.;  Eremets, M.;  Oganov, A. R.;  Xie, Y.;  Trojan, I.;  Medvedev, S.;  Lyakhov, A. O.;  Valle, M.; Prakapenka, V., Transparent dense sodium. Nature 2009, 458 (7235), 182-185.

3.Matsuoka, T.; Shimizu, K., Direct observation of a pressure-induced metal-to-semiconductor transition in lithium. Nature 2009, 458 (7235), 186-189.

4.Hall, E. H., The Number of Free Electrons with a Met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25, 11 (1), 36-38.

 

科学指南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业务优势,在国内率先打造出业界领先的线上化、数字化的科研服务基础设施,在行业内首创用户自主下单、服务全流程追踪、测试“云现场”等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率,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专业科研服务引领者,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