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WIEN2K代码进行CaB2及掺杂体系DFT计算,揭示电子掺杂(Fe/Cd)和空穴掺杂(K)对晶格常数、能带结构及态密度的影响,探讨超导转变的电子-声子耦合机制。
晶格结构与计算方法
采用WIEN2K代码进行全电势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通过PBE和PBE0泛函对比研究CaB2及其掺杂体系的电子结构。如图1所示(alt="CaB2与MgB2晶格结构对比图"),所有化合物均呈现AlB2型六方结构(空间群P6/mmm),其中:
图1 (a)和(b) MgB2超导体和CaB2取代单元电池结构。(c) - (e) Ca0.75X0.25B2 (X=Fe, Cd或K)结构的超级单体
- MgB2:晶格常数a=3.076Å,c=3.526Å
- CaB2:晶格常数a=3.322Å,c=3.986Å
掺杂体系Ca0.75X0.25B2(X=Fe/Cd/K)的晶格参数显示,电子掺杂(Fe/Cd)使晶格收缩,空穴掺杂(K)则引发晶格扩展。
能带结构与超导特征
图2显示:
1.MgB2在K对称点存在狄拉克点(费米能级+1.8eV),沿Γ-A方向出现双简并价带(Γ点0.51eV,A点0.85eV),这种能带排列有利于超导态形成
2.CaB2掺杂体系计算表明:
- 电子掺杂显著改变费米面附近态密度
- E2g声子模式与B原子px/py轨道耦合增强
- 电荷密度分布(alt="Ca0.75Fe0.25B2电荷密度分布图")显示过渡金属掺杂诱导的电子再分配
图2 a) MgB2, (b) CaB2,以及(c), (d), (g) Ca0.75X0.25B2 (X=K, Fe或Cd)的波段结构,(e)和(f) Ca0.75X0.25B2 (X=Cd或Fe),分别使用PBE0方法
关键发现与理论验证
通过对比原始材料与掺杂体系的态密度(DOS)分析:
- PBE0泛函更准确描述电子关联效应
- Fe/Cd掺杂使导带下移0.3-0.5eV
- K掺杂在价带顶形成空穴口袋
研究证实电子掺杂体系Ca0.75Fe0.25B2具备超导转变潜力,临界温度提升与声子-电子耦合强度呈正相关。
科学指南针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和业务优势,在国内率先打造出业界领先的线上化、数字化的科研服务基础设施,在行业内首创用户自主下单、服务全流程追踪、测试“云现场”等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和使用效率,以实际行动助力科技创新。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专业科研服务引领者,已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ISO三体系认证”等专业认证。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