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学习核磁共振谱图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化学位移(Hz),它的本意是指"质子周围基团的性质不同,使它的共振频率不同。但由于核共振频率的化学位移只有百万分之一,采用绝对表示法非常不便,因而采用相对表示法,为此选择一个参比物(TMS,四甲基硅烷),来确定相对化学位移值(δ),单位ppm。

核磁共振谱图分析

 

在学习核磁共振谱图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化学位移(Hz),它的本意是指"质子周围基团的性质不同,使它的共振频率不同。但由于核共振频率的化学位移只有百万分之一,采用绝对表示法非常不便,因而采用相对表示法,为此选择一个参比物(TMS,四甲基硅烷),来确定相对化学位移值(δ),单位ppm。我们所看到的图谱,是沿着横坐标自左向右从高频向低频扫描,所对应的磁场强度是由低到高,这种方法称为连续波方法。 

01自旋量子数取值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发生磁能级跃迁时,所需的电磁辐射能量极小。一般选取的自旋量子数I=1/2(1H、13C、19F、31P),由于磁矩大(公式μ=γp ),自然丰度高,所以产生核磁共振信号强。当I=0时,无角动量(P)产生,进而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

 

 

02 影响化学位移因素

 

这里小编给出几个常见的总结

(1)当增大外加磁场强度(B)时,化学位移减小(δ),屏蔽常数增大(σ),出现在高场、但偶合常数(J)不变。

(2)当共轭作用存在(供电子基团)时,促使电子密度增加、屏蔽作用增强、屏蔽常数增加、化学位移减小、出现在高场。

(3)当电负性增强时,电子密度减小、屏蔽常数减小,去屏蔽作用增强、化学位移增大,出现在低场。

 

 

03 谱图结构信息

 

下图为谱图的结构信息如图,在这里的裂分峰数、化学位移、峰面积是解读图谱信息时,最为关键的部分。

 

 

根据上面给出的信息,我们就能很好的解读这张图谱。这里的积分面积,就是氢原子个数之比,而裂分峰数,可以判断氢所处的化学环境,当氢原子所连碳原子上有吸电子基团时,则化学位移会增大,出现在高位移处,反向推导,则在δ=4.0处的质子,所处的环境可能有吸电子基团存在。               

 

 

根据上面给出的信息,我们就能很好的解读这张图谱。这里的积分面积,就是氢原子个数之比,而裂分峰数,可以判断氢所处的化学环境,当氢原子所连碳原子上有吸电子基团时,则化学位移会增大,出现在高位移处,反向推导,则在δ=4.0处的质子,所处的环境可能有吸电子基团存在。

 

04 核磁碳谱

 

核磁碳谱的灵敏度要低于氢谱,原因是13C的自然丰度只有1.1%,13C的磁旋比(γ)只有1H的1/4,信号强度与磁旋比立方成比例。

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特点

(1)不采用固定频率扫描或固定磁场扫频的方法,而是将某一范围内的不同频率同时提供给样品。

(2)样品至于固定磁场中,并接受短脉冲电磁辐射的照射,脉冲辐射的频率分布范围,正适合置于给定磁场中的碳核共振所需的频率

 

 

05 脉冲傅立叶变换技术

 

采用脉冲傅立叶变换技术极大的增加了灵敏度,降低了背景噪声,由于许多脉冲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可以累加,在计算机内储存,由于这种累加储存,使信噪声均匀化,信号累加不断增强。信噪比随扫描次数的平方根而增加。

 

 

将时域图经过傅立叶变换转变为频域图。记录一次FID信号只需要1S左右时间,若用此脉冲信号多次照射,就得到了FID信号的干涉图,这种干涉图只有通过傅立叶变换才能转变为常规的核磁共振波谱图。

 

06 碳核位移与溶剂参数

 

 

07 质子全去偶、偏共振去偶

 

 

当两张碳谱的化学位移值相等时,偏共振去偶谱图没有出现裂分时,则证明碳核上没有连接质子(H),是个叔碳。

 

08 二维谱图 (C-H谱)

 

 

在分析二维H-H谱时,要先从对角线峰开始,因为其归属可知,是相同氢原子的偶合。而主要的还是要观察交叉峰,它是相邻氢原子之间的偶合,给出的参数更为重要。  

 

 

这张图是代谢物的H-H二维图谱,其中实线连接点为相同氢的偶合,而虚线的连接点为交叉峰,给出的数据是相邻氢之间的偶合,更为重要些。

09 二维谱图(C-H谱)

 

 

在分析二维C-H谱时,还是要聚焦在交叉峰,它是碳核与直接相连氢之间的偶合,当没有出现交叉峰,则证明有叔碳存在。这种方法可以与07中的方法结合,两者可以相互印证叔碳位置,为检测提供了更好的方案。

 

以上文章来源于氢科技前沿,作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