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壤微塑料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微塑料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塑料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或颗粒,来源于各种塑料制品的分解和破碎。这些微小的塑料颗粒不仅影响土壤的结构和肥力,还可能对土壤中的生物造成危害。更重要的是,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图1. 微塑料进入动物体的方式及影响[1]

 

土壤微塑料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土壤中微塑料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为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土壤微塑料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分离法、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土壤中微塑料的存在和特征。

 

物理分离法:

筛分法: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土壤样品进行筛分,将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分离出来。例如,使用一系列孔径逐渐减小的筛子,先将较大颗粒的杂质去除,然后收集留在特定孔径筛网上的微塑料颗粒。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但对于较小粒径的微塑料可能会有遗漏。

密度分离法:利用微塑料与土壤其他成分密度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常见的是采用饱和盐溶液(如氯化钠、碘化钠等),将土壤样品与盐溶液充分混合后静置,微塑料会浮到溶液表面或悬浮在特定密度层,而土壤中的矿物质等较重成分则沉淀到底部。随后收集含有微塑料的溶液层,再进行后续处理。例如,对于一些密度小于饱和盐溶液的微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分离。

 

化学分析法:

消解处理:使用化学试剂(如过氧化氢、硝酸等)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目的是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以及其他干扰物质,使微塑料更易于检测。例如,向土壤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成分,然后再对剩余物进行微塑料的检测分析。

 

光谱分析法:

红外光谱法(FTIR):红外光谱可以探测微塑料的分子结构特征。当红外光照射到微塑料样品上时,不同的化学键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形成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通过与已知塑料的标准光谱库进行对比,可以确定微塑料的种类。例如,聚乙烯在特定波长处有明显的吸收峰,通过分析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是否存在该波长的吸收峰,就可以判断是否含有聚乙烯微塑料。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不受微塑料颗粒颜色的影响,是目前微塑料检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基于激光照射样品时产生的拉曼散射效应。不同的塑料分子具有不同的拉曼光谱特征峰,通过测量和分析样品的拉曼光谱,可以识别微塑料的成分。拉曼光谱法对微塑料的检测灵敏度较高,甚至可以检测到亚微米级的微塑料颗粒。而且,它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预处理,能够在原位对土壤中的微塑料进行检测。但是,拉曼光谱法可能会受到土壤中其他物质的荧光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他方法:

热裂解 -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Py-GC-MS):先将微塑料进行热裂解,使其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然后通过气相色谱将这些化合物分离,最后利用质谱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微塑料的种类和含量。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微塑料,但操作复杂,仪器设备成本高,且对样品的前处理要求严格。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主要用于观察微塑料的表面形貌和尺寸等物理特征。将土壤样品制备成合适的形态后,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中,通过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产生的二次电子等信号可以形成微塑料的图像。SEM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塑料的形态细节,但通常无法直接确定微塑料的化学组成,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如能谱分析)来辅助判断成分。

 

综上所述,土壤微塑料检测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检测方法会更加高效和准确。

 

[1] 张永江,陈洪敏,吴丽君,等.土壤微塑料污染和农业安全:来源、影响和去除[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2(04):31-43.  

 

科学指南针以分析测试为核心,提供材料测试、环境检测、生物服务、模拟计算、科研绘图等多项科研产品,累计服务1800+个高校、科研院所及6000+家企业,获得了60万科研工作者的信赖。始终秉持“全心全意服务科研,助力全球科技创新”的使命,致力于为高校、院所、医院、研发型企业等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快捷、全方位的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